ST 2110-10 部分主要講的是對IP包的一些具體格式要求,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 PTP協議 、 RTP時間戳 、 SDP 協議三大塊。
先說PTP,全稱是Precision Time Protocol(精確時間控制協議)。ST 2110 中這部分內容取自 ST 2059-2。協議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網絡,向網上的每個設備發送一個公用參考時鐘,設備內部還含有一個內部設備時鐘,并且每種信號類型又關聯一個媒體時鐘。
首先選擇一個設備的時鐘作為公用參考時鐘,再讓其他設備的時鐘同步于該時鐘,這就是PTP協議中主鐘(Master)和從鐘(Slave)的概念。接下來把每種單獨的媒體類型關聯一個媒體時鐘,視頻流有視頻流的時鐘,音頻流有音頻流的時鐘。需要注意的是標準規定媒體時鐘相對于主鐘的偏移量(offset)必須為零。將以上提到的所有時鐘都關聯起來,我們就得到了一套完整的時間軸,方便接下來的處理。此外該方式還支持IP流數據報的無縫保護靜凈切換。
接著是RTP時間戳,如果說PTP是面向設備的“時間軸”,RTP時間戳可以理解成面向數據本身的“時間點”。發送端使用RTP時間戳標記每個視頻、音頻和輔助數據包,用來表示采樣時間。其中:
–對于視頻,每一幀內所有數據包的RTP時間戳相同
–對于實時信號源,RTP時間戳應表示圖像捕獲的時間
–對于SDI轉換器,RTP時間戳是視頻幀對齊點的時間,由ST 2059-1定義。
如此,一旦信號通過網絡,就根據RTP時間戳重新調整信號的定時關系。采用這種方法,廣電系統上任意一點都有了準確同步多種媒體類型的能力。
接著說 SDP (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),會話描述協議。每個流里都有一組元數據,告訴接收端如何解釋收到的內容,這就是SDP數據。傳輸到接收端的時候,SDP把關于這個流的所有信息跟接收端介紹一遍,讓接收端知道到底收了什么東西進來,就像是個出門買菜的老太太,拎著菜筐回家的時候要跟全家人念叨一遍菜筐里所有的菜。在 ST 2110 系統中,所有信息描述都依賴著SDP,如果SDP丟包了,接收端無法解釋流的內容,會導致系統出問題。